创作文艺作品宣传十九大精神 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发布日期:2018-11-13
分享到:

广西贺州市合作拍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之锦绣前程》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受观众欢迎


《外来媳妇本地郎之锦绣前程》剧照


 

 

    为发挥优秀文艺作品的时代感召力,广东广播电视台与贺州市合作拍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之锦绣前程》,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剧情,推动十九大精神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该剧自811日在广东珠江频首播,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热捧。

 

一、以文艺作品为载体,演绎基层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创作者贯彻落实“用优秀文艺作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通俗化”的要求,将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论述,融入到“美国友人戴安娜到贺州寻找中国瑶绣服装”的剧情主线。通过剧中人物曲折的“寻宝”历程,将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基层群众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于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文化,发展“瑶绣”文化产业助推精准脱贫,推进对外文化展示交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让广大观众在追剧的同时,广泛接受和认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价值导向。

    同时,该剧根据剧情需要,穿插了广西贺州瑶族服饰刺绣艺术馆、瑶山文化节彩排、瑶绣刺绣基地等场景,侧面展示了贺州瑶族文化魅力,反映了贺州推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扶贫”“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成效。

 

二、以剧中人为理论教员,推进十九大宣讲大众化。

    《锦绣前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讲故事说道理,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群众语言,用剧中人的“家常话”阐释理论政策,激发广大观众的理论认同和情感共鸣。

    第二集中,李绣绣:“以前我们这里很穷,别说富裕,连温饱都有问题。这些年中央提出文化扶贫,我们贺州大力扶植推广瑶绣产品,我们的生活才好了起来”。阿祖:“瑶绣脱贫,真是厉害!”李绣绣:“是啊,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要落实才行。我们不但都要保持传统,还要推陈出新。”

    通过精心设计人物对话,使剧中人成为理论教员,用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向观众现身说法,再现了贺州市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生动实践。阐明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推进脱贫攻坚,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重要意义。达到一句台词就是一个理论观点,一集电视剧就是一堂理论辅导课的目的。

 

三、以“瑶绣”为媒介,讲好发展民族文化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富川瑶胞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刺绣服饰,成为记录瑶族文化变迁的活化石,2011年“瑶绣”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锦绣前程》很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提炼和展示出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通过寻找瑶绣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绚丽多姿的瑶绣作品、巧夺天工的刺绣技艺、古老神秘的瑶族文化,讲述新时代绣娘传承和发展瑶绣文化,带领更多的瑶族妇女依靠传统手艺,劳动致富的感人故事,从而以“瑶绣”为名片,向世界展示民族传统文化,推进国际文化交流,有效地提高了“瑶绣”的国际知晓率和公共认同度,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瑶族同胞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决心。

 

四、以“兴文化”为突破口,实现跨省宣讲十九大精神。

    《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中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久、播出集数最多、同时段同类型节目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电视系列情景剧。其地道的“老广州”风格深受粤语地区广大观众的喜爱。

    《锦绣前程》通过在剧中融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情节,以“兴文化”为突破口,向海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观众宣传贺州市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创新做法,展示民族文化魅力,让粤语地区观众通过追剧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理论教育。

    这种合作拍摄影视剧的方式,开创了桂粤文化交流的新模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让我们开始吧
为您提供******的数字创新营销方案
广告合作
020-61293500(行政部) 020-61293588(市场部)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